为了紧跟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形势和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步伐,推动外国语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全面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竞争力,根据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结合学院实际,特制订外国语学院事业发展2016-2020年规划。
一、外国语学院现状分析
(一)学院简介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是常州地区举办外语专业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6人;博士4人,硕士73人(其中在读博士3人),另有外籍文教专家10人,外聘兼职教授10人。学院下设三系一部三室二所,即商务英语系、翻译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语言实验室、翻译研究所以及外国文学研究所。英语专业为常州工学院特色专业和“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学院是常州市翻译协会会长单位,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考点、江苏省常州市国际商务人才培训基地。
(二) “十二五”期间发展水平分析
“十二五”期间,外国语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坚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师资队伍与人才建设工程、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师资队伍与人才建设
“十二五”期间,学院通过培养和引进,努力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五年来,共引进教授2名、晋升教授1名;晋升副教授9名;引进博士3名,2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3名教师博士研究生在读。目前,在全院87名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0%。48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了100%。
“十二五”期间,学院加强各类人才的遴选和培育力度。1名教师被推荐为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育对象;1名教师被评选为校级教学名师1名,1名教师被推荐为学科建设带头人;遴选和培育学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英语重点建设专业带头人2名、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校优秀教师5名、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10名,校级卓越教师培养人选2名,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8名。学院还注重教师的国际化培养,“十二五”期间共有21名教师赴境外交流、学习和短期培训。
2.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十二五”期间,英语语言文学成功获批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在此基础上,学院成立了外国文学研究所、翻译研究所等校级学科平台。翻译研究所出版内部学术交流刊物——《常州翻译通讯》。学院先后承办了第二届“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和江苏省翻译协会2015年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邀请各类专家来校讲学20余次,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十二五”期间,教师主持校级以上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18项,江苏省社科联文化精品研究课题3项,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12项。教师出版学术专著4部、编著4部、译著3部。在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332篇,其中在《上海翻译》、《山东外语教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研究成果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8项。纵横向到账经费累计16.48万元。
3.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十二五”期间,学院明确了专业建设思路,确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英语专业确定为学校特色专业和“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到2015级,各专业学生招生人数累计1300余人。
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建设和改革。十二五期间,教师共主持省级精品教材数1项;主持省级以上学会(协会)项目2项;主持校级以上教研课题47项(其中省级教研课题5项);主持精品课程(群)2门、重点课程(群)2门;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项、校级23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 项、二等奖1项;19人次获得校级以上讲课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其中1名教师获“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三等奖、2名教师获江苏省高校青年授课比赛(英语、日语)一等奖、3名教师获江苏省高校青年授课(微课)比赛二等奖;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获校级以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奖励35项(其中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1项)。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学院教风、学风优良,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日语专业二级通过率接近90%、一级通过率50%左右;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通过率分别达到80%和53%。学生在“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杯”英语写作比赛、全国口译大赛、“海峡两岸”口译大赛、韩素音翻译大赛等比赛中均取得优良成绩。
“十二五”期间,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年年在 95%以上。麦克思调查报告显示,2014届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半年后非失业率居全校前列,其中日语专业的非失业率达到100%;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为全校最高。
外国语学院还承担着全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在“分级教学、滚动管理、自主学习、听说领先”理念的指导下,大外教学工作年年有进步,年年上台阶,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十二五”期间,学院实验室建设不断加强,图书资料持续增加。语言实验室现有固定资产430多万元。主要设备有网络语言实验室3间(208座)、数字化语言实验室4间(216座)、普通语言实验室3间(160座)、校园调频广播台(2个频道)、计算机标准化阅卷系统等。
学院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训和考核等人才培养环节加入“企业元素”,与十几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建有45个紧密型、半紧密型的实习基地,让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习提升素质和能力,凸显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
(三)机遇与挑战
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以及我校的发展趋势看,今后5年,学院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从常州经济的发展机遇看,常州实施“科教兴市”,在对外交流领域将需要大量的人才,这给外国语学院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常州工学院的发展来看,我校已基本完成了北部新城新校区的建设,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的发展将给外国语学院在外语专业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方面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虽然学院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就江苏省内高校而言,一些老牌高校已经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水平远远走在我们的前面。常熟理工学院、淮海工学院等兄弟院校的学科和专业发展很快,一些院校拥有的专业数量已经超过我们。同城的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乃至一些高职院校也都开设了英语、日语、韩语等专业,近年来发展也很快。我们只有加快发展、超常规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学院目前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第一,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是具有教授、副教授的职称比例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学历层次比例偏低;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低于省内同类高校外国语学院;特别是省内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学科建设整体层次不高,还没有省级重点学科;学科间的交融与创新有待深化;学科研究方向和特色优势不明显,研究力量相对分散,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特色。
第三,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有待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科研经费总量很少,科研档次需要提高。缺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重大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在专业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少;国家级、省部级等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文社科基金项还没有实现突破;省部级科研成果获奖匮乏。
第四,教学硬件条件不足,语言实验室数量还不够,实验设施技术还不先进,缺乏有特色的实验设备,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图书资料室藏书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教师和三个专业学生研究和学习使用。
第五,大学英语教学和教改远远落后于其它兄弟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日语专业没有本专业的教授,需进一步明确方向、师资力量需进一步加强;英语专业办学质量有待提升,竞争力有待增强。
二、“十三五”期间外国语学院事业发展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奋斗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凸显办学特色,实现重点突破。
三、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时间的建设,到2020年,外国语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专业建设、教学水平、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获得快速发展,学院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内涵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普遍认同,成为在常州地区有较大影响、在江苏省省内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的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到2020年,外国语学院拥有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外国语言文学),3-4个本科专业,拥有125名教职员工(专任教师110名),把外国语学院建设成为常州市第一,到2015年达到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000人左右。并根据华东地区特别是江苏经济发展趋势,适度扩大招生规模。
(二)主要任务
1.学科建设
以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翻译学科方向为突破口,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构建新的学科平台,力争使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水平达到江苏省同类院校中等水平。
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建设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学历职称高、科研能力较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学科团队;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科梯队。
凝练学科方向。把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紧密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尤其是面向苏南经济发展的实际,在现有语言学、外国文学等学科方向的基础上,重点凝练翻译学研究方向,并使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构筑新的学科平台。鼓励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活动,加强与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及企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增强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竞争的能力。制定并实行学术报告制度,要求副教授以上教师定期开设学术报告,介绍学科科研动态或自己的科研近况,交流科研经验和体会;要求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教师回校后做学术报告,介绍会议动态及本学科前沿成果;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进行学术研讨,不断提升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
推进与省内外高校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练好内功,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拓宽渠道,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联系,争取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在学科建设上使外国语学院的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能够与省内外高校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为“十四五”期间独立申报翻译硕士学位授权点打好基础。
2. 专业建设
以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强专业建设,努力建好一个重点专业、一个特色专业,力争成功申报两个新专业。
通过学院重点扶持和学校政策、经费重点支持,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做好日语专业申报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的准备工作;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建设,到“十三五”末,把日语专业建成全省知名的外语类专业。
认真做好商务英语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的各项工作,力争在2017年以优良成绩通过评估。启动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专业建设工作,通过与阿里巴巴、常州市电商协会、常州市跨境电商协会的紧密合作,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建设,将商务英语专业建成领先全省同类院校、具有鲜明特色的外语类专业。
做好英语翻译专业申报的调研和论证工作,力争在2016年完成新专业申报工作,2017年开始招生;做好“英语+阿拉伯语”专业的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力争在2018年做好专业申报工作,2019年开始招生。
各专业密切结合市场需求,明确办学目标,增加专业竞争力;做好各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和调整工作。
3.课程建设
围绕学校第八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的“5211”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加快课程建设,到“十三五”末,外国语学院课程建设的数量和质量实现较大提升。
以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强大学英语平台课程和后续课程模块的建设,将“大学英语I”和“大学英语II”两门课程建成校级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在后续课程中遴选10门左后的课程,分别建成校级研究性学习课程、网络课程、精品课程。
在修订各专业的培养计划的基础上,重新论证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加强专业课程(群)建设。各专业核心课程均建成校级网络课程;力争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综合英语”、 “英美文学”、“商务英语”、“英语语言学”、“跨境电子商务”、“日语语言学”、“综合日语”、“日本文学”、等课程以及外贸课程群建成校级精品课程(群);“口译”课程达到申报国家精品视频课程的条件并力争申报成功。同时加强各门课程的试题库、语料库等建设。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微课与翻转课堂”为主题,探索各门课程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有效应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4.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培养和引进,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科研队伍和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水平较高的教学队伍。
继续做好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努力改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十三五”期间拟引进教授3-5名,引进博士5-8名;进一步落实教授培育工程,力争2-3名教师晋升教授,6-8名教师晋升副教授;积极鼓励教师报考国内高校博士研究生,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报考或申请国外高校博士研究生; “十三五”期间力争有8-10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引进小语种专业硕士2-3名。到“十三五”末,学院专任教师数量达到85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的比例接近10%,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4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20%。
加强各级各类人才的遴选和培养工作。力争到到“十三五”末,有10名以上的教师入选校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卓越教师、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教师入选校级教学名师;2-3名教师入选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在大学英语教学部实施课程首席教师制,遴选和培养5名左右的教师为首轮首席教师。严格按照各类人才工程的培养要求和培养计划做好过程管理和日常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各类人才工程的培养质量。
激励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在职进修和培训工作。多形式、多渠道地支持教师访名校、拜名师,出席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会议。“十三五”期间,参与各类培训、进修、教学与学术交流的教师达到200人次以上;承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的比例达到100%,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参加电子商务培训的比例达到100%。
积极推进教师培养国际化工程。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为教师出国访学、培训、学历进修创造条件。“十三五”期间,教师拥有海外教育、培训经历比例达到90%,短期交流人数20人次以上,2-3名教师在职攻读国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4-5名教师成功申报各类留学基金项目,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人次以上,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3篇;争取中外合作办学、学分互认项目1-2项;每年聘请高水平的外籍教师5-10人。
5.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努力满足学院专业教学和全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 “十三五”之初在新校区新建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网络语言实验室10间(共960座);在新北校区新建网络语言实验室5间(352座);2017年建成同声传译实验室1套、商务英语实训平台机房2间;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院校建设专项资金和省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完成“常州工学院语言学习中心”的建设。
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新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型10-15个、紧密合作型3-5个、融合发展型1-2个。
6.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巩固专业外语教学成果,巩固阶梯式的育人模式,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外语实际运用能力。
积极推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抓住教学环节、效果、质量不放松。以2018年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学管理规范,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加大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力度,坚持听课制度和评教反馈制度,组织专家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改措施与教学效果。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师生“教与学”的互动机制,加强教学的沟通与融合,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严格实行教考分离,完备试题库、试卷库和学生成绩管理制度。
强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公共性地位,积极推进“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教学效果考核为目标,坚持分级分类教学,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尤其要提高学生英语考研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灵活运用教学策略,通过因材施教,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力争每年成功申报校级教学建设与研究项目(含课程类、教材类、教改课题类)15项以上;每年获批省级项目1项以上。
积极培育教学研究成果。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培育并成功申报校级教学成果2-3项、省级教学成果1-2项。
7.科学研究
以课题申报为导向,以课题研究锻炼学术团队,以课题研究产出学术成果,大力开展科学研究。 “十三五”期间争取在省部级以上社科基金项目成功获批、核心期刊上论文发表、学术专著出版、教材编写、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获奖、纵横项科研项目到账经费方面都要有大的进步。
整合科研力量,培育学术研究团队。凝练4-6个基础好、力量较强的科研团队,推行“传、帮、带”的科研机制。每一位高职称、高水平的教授、副教授、博士负责1-5位青年教师的科研指导工作,其中,教授指导3-5人,副教授指导2-3人,博士指导1-2人。定期开展学术沙龙与课题研究审读会;积极做好与外部科研界的联系、协作、合作,争取社会和有关科研领导机关与部门更多的支持。
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管理工作。提早组织人员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尤其是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申报。实现课题申报开题制度,同时邀请省内外有成功申报经验的专家学者来院对申报人给予指导,以提高课题申报成功率。通过努力,在“十三五”期间成功获批省部级以上社科基金项目2-3项,市厅级项目20项以上,纵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2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3-5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篇以上;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市厅级奖励5项以上。
加强与企业的横向合作,积极争取横向科研经费。鼓励教师主动走进企业,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争取年均横向课题到账经费40万元以上。
对照聘期考核等有关文件,修订和完善学院科研奖励制度。
积极探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渠道。3年内与省内外1-2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锻炼教师队伍,使10名左右教师具备硕导或兼职硕导的条件,为学院招收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奠定基础。